音乐与艺術
“我写《寻觅遗失记忆》是为了分享我过往与音乐相关的经历。在康复医院担任义工期间,我负责陪伴脑退化症患者,并有机会接触到音乐治疗师,了解到音乐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记忆。
我过去认为音乐只是大众娱乐,但这段经历让我发现它还能治疗人的精神状态。虽然音乐疗法不能完全治愈脑退化症,但至少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记忆。
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门学科,我后来专门学习了相关课程知识,发现音乐治疗实践涉及多种选择,包括:歌曲创作、演奏乐器、歌唱、听音乐、讨论音乐。
以下,我将分享一个案例,一切从一幅画开始……”
“他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墙上的画,已经超过一小时了。他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浑然不觉,仿佛画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动人的故事。他的举动,院舍里的医护人员早已习以为常,因为他患有脑退化症。
我负责陪伴他聊天,并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。
这天,来了一位音乐治疗师“雅伦”,她的目的是运用音乐旋律,延缓患者病情恶化。”
“雅伦察觉到他凝视着的画,是一幅音乐题材的作品,画中三位乐手,一位拉着小提琴,另两位分别弹奏着钢琴和吹奏口琴。画作的色彩浓郁,光影交错,乐手的神情专注而陶醉,凭画风判断,应是五十年代英国乐手演奏爵士乐的时代。
我十分敬佩雅伦的观察力,于是她继续从这个方向着手探寻,询问家人关于他前半生的喜好。结果发现,他确实是英国某知名爵士乐队的忠实乐迷,墙上的画作是他的家中珍藏。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进行音乐治疗的信心。
雅伦每周进行两次音乐治疗,每次一个半小时。起初,她播放一小段乐章,试探他的反应。我看到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微弱的光芒,嘴角也微微牵动,似乎想要哼唱。之后,他的目光开始转动,仿佛在寻找着什么
根据我以往担任义工的观察经验,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” 这句话,在他身上得到了印证,他的眼神开始流露出活跃的思绪。
雅伦补充说明:“熟悉的音乐能够刺激大脑的各个区域,促进神经连结,进而触发患者的长期记忆,帮助他们回忆起过去的经历与情感。”
经过数个月的努力,他从以往无法辨识家人,如同陌生人一般,到现在逐渐恢复记忆,不仅认出家人,还能呼喊太太和子女的名字。
这无声的进展,是极大的鼓舞。
甲先生,一位75岁独居且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,最近每到深夜,总是不自觉地在家中敲击木桌,发出的噪音严重影响了邻居的休息。尽管邻居们多次向物业管理处投诉,情况仍未得到改善。
之后,地方社区服务中心和音乐治疗师James的介入,为甲先生带来了一线曙光。
James首先详细评估了甲先生的情况,发现他的敲击行为似乎源于认知障碍引发的内心焦虑和不安。
他决定利用打击乐器,引导甲先生将无序的敲击转化为有节奏的表达。
鼓、铜片、木琴等乐器,成为了甲先生情绪的出口。
而我,作为医院的义工,在甲君的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陪伴和情绪支持的角色。我了解到,认知障碍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,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理解。
在James老师进行音乐治疗时,我会在一旁陪伴甲先生,观察他的情绪变化,给予他鼓励和支持。我会耐心地倾听他表达,即使他的语言可能不连贯,也会尽力理解他的感受。
有时,我会协助James老师准备乐器,或者在甲先生感到疲惫时,轻轻地为他按摩肩膀,帮助他放松。我也会记录甲先生在音乐治疗过程中的反应,为James老师提供参考。
除了音乐治疗,我还会利用空闲时间陪伴甲先生,与他聊天、玩游戏,或者一起散步。我会尽量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,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关爱。
我也与甲先生的家人保持联系,及时向他们反馈甲先生的状况,并向他们提供一些照顾认知障碍患者的建议。
在James老师的音乐引导下,甲先生逐渐学会了通过敲击乐器来表达情绪,他的敲击行为明显减少。而我的陪伴和情感支持,则为甲君营造了一个安全、舒适的治疗环境,增强了他的信心和积极性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,甲先生的夜间敲击行为得到了显著改善,邻居们的投诉也消失了。他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,与家人和我的互动也增多了。
这个案例表明,音乐治疗和义工陪伴可以相辅相成,共同为认知障碍患者带来积极的改变。James老师的专业技能,结合我作为义工的爱心和耐心,为甲先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系统。
作为义工,我深刻体会到,即使是微小的关怀和陪伴,也能为认知障碍患者带来巨大的帮助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更多的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。
安宁病房里,丙爷爷静静地躺着,末期肺癌无情地吞噬着他的生命,也吞噬了他对生活的热情。这位昔日热爱粤剧的票友,如今沉默寡言,仿佛与世隔绝。
音乐治疗师 James 了解丙爷爷的背景后,决定用他熟悉的粤剧,再次点燃他生命的光芒。
James 带着二胡来到病床边,轻轻地演奏着丙爷爷年轻时最爱的选段。
起初,丙爷爷对音乐没有太大的反应,但当 James 的二胡奏起那熟悉的《帝女花》旋律时,他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,仿佛尘封的记忆被唤醒。
他跟着音乐,轻轻地哼唱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James 鼓励他分享年轻时的粤剧故事,两人一同唱起那些熟悉的唱段。
接下来的几周,James 的粤剧演出成了病房里最温暖的风景。他们一同回味经典,交流粤剧心得,甚至合力创作了几段简单的小调,病房里时常传出他们轻轻的哼唱声。
除了音乐,作为义工的我也尽力陪伴丙爷爷度过每一天。我为他读报、写信,偶尔推着轮椅,陪他在病房的花园里散步。当他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,我也尽力协助处理。
James 用他的专业和爱,为丙爷爷带来了生命的慰藉。我深信,即使在生命的尽头,爱与关怀也能带来温暖。
我愿尽我所能,陪伴丙爷爷和他的家人,共同走过这段艰难的旅程,让爱成为最美的送别。
丁小姐,一位年輕的上班族,她的世界在一次可怕的交通事故中崩塌。那場意外奪走了她的笑容,也奪走了她感受愛的能力。
从医学角度来判断、她出现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症状
她變得冷漠、疏離,彷彿一顆被冰封的玫瑰,拒絕任何溫暖的靠近。
「我感覺不到愛,也感覺不到任何情感。」丁小姐的聲音像冰一樣冷,她的眼神空洞,彷彿靈魂已經抽離。
我,一名義工,被指派陪伴丁小姐。我明白,這不僅是一場身體的康復,更是一場心靈的救贖。
音樂治療師Peter,一位溫暖而富有同情心的人,他相信音樂擁有治癒心靈的力量。
Peter為丁小姐設計了一套獨特的音樂治療方案。
第一次見面,Peter帶來了一把小提琴。他輕輕地拉起一首緩慢而憂傷的曲子,旋律像一陣微風,輕輕地觸碰丁小姐冰封的心。
「音樂是情感的語言。」Peter溫柔地說,「讓我們用音樂,慢慢地融化你心中的冰。」
丁小姐起初對音樂毫無反應,她的眼神依舊冰冷。但我注意到,當Peter演奏一首充滿情感的樂曲時,她的眼角似乎閃爍著一絲光芒。
Peter沒有放棄。他每天都為丁小姐演奏不同的音樂,有時是古典樂,有時是民謠,有時是即興創作。
他鼓勵丁小姐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,即使只是簡單的哼唱或敲擊。
我也盡力陪伴丁小姐。我傾聽她的傾訴,即使她只是沉默。我陪伴她散步,即使她只是低頭走路。我為她讀有趣的短篇故事,即使她只是面無表情。
有一天,Peter帶來了一首充滿希望的樂曲。當他演奏時,丁小姐的眼淚悄然滑落。
那是她事故後第一次流淚,也是她冰封的心開始融化的徵兆。
「我感覺到……」丁小姐的聲音顫抖著,「我感覺到悲傷,還有……一點點的希望。」
Peter和我欣喜若狂。我們知道,丁小姐的康復之路已經開始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丁小姐的情感逐漸恢復。她開始能夠感受到喜怒哀樂,她開始願意與我分享內心的感受。她甚至開始嘗試參加一些小型的社交活動。
有一天,丁小姐主動要求Peter教她彈鋼琴。她的手指在琴鍵上跳躍,音符像一隻隻小鳥,飛出了她冰封的心。
在音樂的陪伴下,丁小姐的冰封之心慢慢融化,她重新找回了愛的感覺,重新擁抱了生活。
丁小姐的故事告訴我們,即使心靈被冰封,愛和音樂也能夠融化一切,帶來希望和重生。